近年來環境污染倍受民眾關注。尤其去年9月媒體報道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后,不僅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注,也引發了全社會對環境保護再度思考。一時間,化工污染企業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然而印染行業作為此次污染事件的主角也飽遭詬病。在事件發生后,眾多媒體調查了印染行業的現狀,發現多數印染企業布局分散,并且生產時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渣以及廢酸難以得到有效處理,排放后對環境造成難以修復的危害。
關停排污企業并不能根除污染
通過“騰格里事件”讓人們知道了一個陌生產品名稱“染料中間體”(以下“還原物”),化學名稱為3-氨基-甲氧基乙酰苯胺。據相關資料介紹,此產品在1998年之前蘇南、上海等地均有生產,但由于生產工藝后,環保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企業又不愿投入開發清潔工藝和治理污染,所以只能向地處偏僻且監管薄弱的騰格里沙漠搬遷。截止2014年,“還原物”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騰格里沙漠附近的寧夏中衛和內蒙阿拉善左旗一帶。在“騰格里事件”曝光后,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明盛”)已經被環保部門勒令停產 ,但這并不意味著印染行業污染的結束。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還原物”現階段總產能約3.5萬噸/年,其中寧夏明盛產能為1.5萬噸/年,寧夏明盛等企業的停產和限產,意味著行業70%左右的產能瞬間縮減,造成了短期內市場的巨大缺口,導致“還原物”價格也逐漸攀升,面對著巨大的利益的誘惑,一些企業鋌而走險偷偷上馬“還原物”裝置。
近日在“騰格里沙漠污染治理”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影響評價室副主任楊衛國表示,由于污染工藝生產“還原物”流程短,只要方便排污,生產很容易組織。并且有了騰格里的“前車之鑒”,新進入者生產方式更加隱蔽,隱蔽違法能力更強,更加難以監管。據媒體披露,在去年10月中旬,山東、蘇北、浙江、江西甚至上海等地均有開啟“還原物”生產現象,更有甚者將過去已經停掉的還原物裝置重新恢復使用,這些裝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采用的仍然是落后的老工藝,與騰格里排污企業所使用的工藝基本雷同,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同樣嚴重。環保部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對污染排污企業全部停產、限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只有嚴格執法并且加大對排污者的懲罰力度,同時大力發展零排放與清潔化工技術,推動區域內的產業轉型才是解決的根本。
推廣綠色工藝已迫在眉睫
改造落后生產工藝,提高綠色化工工藝的應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已成印染行業共識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其實我國在綠色、先進工藝領域已經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但是因為投入大,周期長,成不了市場主流,一些50多年前,早就應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還在生產和使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所以,綠色化工的推廣、使用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考慮和推進。
中(zhong)國(guo)(guo)科學(xue)院院士吳云(yun)東對綠(lv)(lv)色(se)(se)工(gong)(gong)藝的(de)推廣(guang)提(ti)出(chu)了自(zi)己的(de)看法:首先(xian),盡(jin)(jin)快(kuai)組織召(zhao)開化(hua)工(gong)(gong)綠(lv)(lv)色(se)(se)工(gong)(gong)藝、裝(zhuang)備的(de)研(yan)(yan)討會(hui),使(shi)研(yan)(yan)究(jiu)(jiu)單(dan)位(wei)和生(sheng)產單(dan)位(wei)相互了解溝通,以(yi)促使(shi)研(yan)(yan)究(jiu)(jiu)成果迅速轉化(hua),使(shi)污染裝(zhuang)置關停淘汰(tai)工(gong)(gong)作盡(jin)(jin)快(kuai)完(wan)成。其次(ci),國(guo)(guo)家(jia)應出(chu)臺針(zhen)對中(zhong)小(xiao)企業產業升級的(de)資(zi)金(jin)扶(fu)持(chi)政策(ce),給予(yu)適當的(de)資(zi)金(jin)支持(chi),這樣可調動中(zhong)小(xiao)企業淘汰(tai)落(luo)后(hou)產能的(de)積(ji)極性(xing)。再次(ci),嚴格控制落(luo)后(hou)產能向西(xi)部(bu)轉移,西(xi)部(bu)新(xin)(xin)(xin)上裝(zhuang)置必須采用無污染新(xin)(xin)(xin)工(gong)(gong)藝。最后(hou),進一(yi)步加(jia)強綠(lv)(lv)色(se)(se)化(hua)學(xue)的(de)基礎(chu)研(yan)(yan)究(jiu)(jiu)和工(gong)(gong)藝技(ji)術改進。“我(wo)國(guo)(guo)不能再繼(ji)續走西(xi)方(fang)國(guo)(guo)家(jia)先(xian)污染后(hou)治理的(de)老路,從現(xian)在(zai)開始發展一(yi)定要以(yi)環保為前提(ti),抓(zhua)經濟效應的(de)同時,更要注(zhu)重環境效益(yi)和社會(hui)效應”吳云(yun)東表(biao)示(shi)。另(ling)據新(xin)(xin)(xin)華(hua)網記(ji)者了解,目(mu)前我(wo)國(guo)(guo)已經開發出(chu)了一(yi)套具有自(zi)主知識(shi)產權的(de)、綠(lv)(lv)色(se)(se)先(xian)進的(de)還(huan)原物(wu)生(sheng)產新(xin)(xin)(xin)工(gong)(gong)藝,經實際應用證(zheng)明,可以(yi)最大程度地實現(xian)清潔化(hua)生(sheng)產,完(wan)全(quan)可在(zai)行業中(zhong)進行推廣(guang)。
印染助劑:染料品種多,染色的工藝不同,需要相應的配套助劑,因此這類助劑的品種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軟水劑:即金屬離子螯合劑。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往往影響染料色澤或其溶解性能,可用這類助劑來補救,常用品種有六偏磷酸鈉、氨三乙酸鈉及乙二胺四乙酸鈉等。
2、溶劑和助溶劑:某些染料在使用或配制液體染料時需加溶劑幫助溶解,如乙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乙二醇醚類、甲酰胺、硫代雙乙醇等均可作為染料溶劑;用酞青藍染色時,要用配套的助溶劑和銅鹽,還原染料則用助溶劑芐氨基苯磺酸鈉。
3、還原劑和氧化劑:還原染料在使用時須先用還原劑使之溶解,常用的有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吊白塊(甲醛次硫酸氫鈉)、二氧化硫脲。還原染料防染時可用輕度氧化劑間硝基苯磺酸鈉,此品還可用于印花漿料,以保護染料不受漿料中可能帶有的還原組分的影響。
4、固色劑和顯色助劑: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以及活性染料染色時,在染色前后采用固色劑處理,可提高給色量和牢度。固色劑主要是用胺鹽和高分子季銨鹽。印花用染料有時要用顯色助劑,如快胺素汽蒸顯色時用二乙基乙醇胺。
5、分散劑:又稱擴散劑。用分散染料和還原染料印染時要加分散劑和保護膠體,以保證染色均勻,防止色斑。常用的分散劑有磺化油(太古油、土耳其油)、烷基或長鏈酰胺基苯磺酸鈉、烷基聚氧乙烯醚、木質素磺酸鈉、萘磺酸甲醛縮合物、油酰基聚胺基羧酸鹽等。
6、勻染劑:即均染劑,染料常用聚氧乙烯醚類表面活性劑作為勻染劑,陽離子染料要采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酸性染料要采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7、消光劑:與天然纖維相比,合成纖維表面過于光滑,反射率太高,因此須加鈦白粉、硫化鋅等加以改善。
8、消泡劑:用于印染過程中去除表面活性劑引起的泡沫。原用磷酸三丁酯、辛醇等,現已采用有機硅的復配物。
9、印花漿料和增稠劑:以前用天然漿料,現已趨向于用半合成或合成漿料,如淀粉醚、海藻酸鈉、醚化槐豆粉、纖維素酯、聚乙烯醇及聚丙烯酸鹽等。合成漿料稠度高,用量少,能使印花所得的色澤深。增稠劑的化學結構為高分子聚乙二醇雙醚或雙酯或由丙烯酸酯共聚的聚丙烯酸酯等。
10、印染用膠粘劑:可采用各種合成膠乳如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及丙烯酸酯等的共聚物。要求粘合力強即耐磨擦牢度好,手感柔軟,在高溫和在光照下不易泛黃。目前,質量較高的通用膠粘劑為帶有自交鏈基團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聚氨酯類。
11、印(yin)染后(hou)處(chu)理清洗(xi)(xi)劑(ji):在印(yin)染工序完(wan)成(cheng)后(hou),織物(wu)一(yi)般要(yao)(yao)經(jing)過清洗(xi)(xi)去除浮色(se)(se)以提高染色(se)(se)牢(lao)度,所用(yong)合成(cheng)清洗(xi)(xi)劑(ji)隨染料和印(yin)染加工方法而不同,如分散染料染滌棉(mian)織物(wu)后(hou),既要(yao)(yao)去除滌綸上的(de)浮色(se)(se),又要(yao)(yao)防止沾污(wu)棉(mian)纖(xian)維部(bu)分,須用(yong)特殊(shu)的(de)非(fei)離(li)子(zi)清洗(xi)(xi)劑(ji)(見(jian)非(fei)離(li)子(zi)表面(mian)活性(xing)劑(ji))。
本資訊由為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