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加入到一般酸洗液中得到光亮酸洗液,可以代替傳統的高鉻、高氮、污染嚴重的光亮浸蝕液。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在于其吸附于工件表面并形成阻擋吸附膜。由于工件的抖動,溶液的對流和擴散作用,造成微觀凸出部位的吸附膜較凹陷部位容易脫附,而使凸出部位的銹蝕及氧化皮被酸集中溶解,且溶解速度大于凹陷部位。往復的吸附、脫附和溶解,還使工件表面的微觀劃痕也被填平,得到平整光亮的基材表面。表面活性劑起到了整平、光亮緩蝕的作用。
電鍍工業中,工件在進行電鍍、油漆、氧化等工序前均需要除油、酸洗和拋光預處理。通常采用的堿性除油液,溫度較高時才能達到理想的除油效果。若在除油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利用其乳化、洗滌特性,即表面活性劑的兩親基團吸附于油水界面上,極性基指向水,非極性基指向油污,定向排列,降低油-水間的界面張力,使金屬表面的油污分散、懸浮,脫離工件表面并不再吸附于工件上。因此可提高除油效果及除油速度并實現低溫除油。
表面活性劑廣泛用于日用化學工業,在金屬防護業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表面活性劑可使金屬防護效果更佳,能節省材料及能源,并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目前,隨著國內外表面活性劑工業水平的迅速發展,其應用技術已成為金屬防護業的熱點之一。
表面活性劑也稱界面活性劑,是指一-些在低濃度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界面張力的有機化合物。其分子中同時含有親水的極性基團(如- COOH,- OH,- NH2、- OSO3、- SO3,- CONH2,醚鍵- 0-等)和憎水(親油)的非極性基團(如各類C- H鏈烴基)。
按表面活性劑的結構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和兩性型四種類型。表面活性劑分子中不對稱的兩親結構,決定了其在溶液中的界面吸附、定向排列及形成膠束的基本性質,結果都是使界面張力降低,體系趨于穩定。表現出潤濕、乳化、洗滌、滲透、增溶及起泡等特性。利用表面活性劑的諸多特性,在金屬防護中可作為酸洗、除油、電鍍、封閉、低溫磷化、緩蝕及環保中的各類功能型添加劑。作用機理均為吸附,但使用條件不同,效果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