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化工品在不同省份分布看,化工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地區主要是山東、江蘇、浙江、四川、河南等省份,而這幾年,部分污染較大行業向內蒙、新疆等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也比較明顯。其中浙江省印染、滌綸長絲、R134a、乙酰乙酸甲酯、MDI、山梨酸及山梨酸鉀、雙乙烯酮產品產能占全國產品30%以上。山東省環氧丙烷、碳酸二甲酯、R22、山梨酸及山梨酸鉀、燒堿、炭黑、雙乙烯酮等品類占全國產能20%以上。
我國化工烷基糖苷產業雖然于2013年結束了持續十年的高速發展,開始中低速發展,但總體增速仍高于同期全國經濟增速。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化學品生產國,甲醇、化肥、農藥、氯堿、輪胎、無機原料等重要大宗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主要產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強,乙烯、丙烯的當量自給率分別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給率達到63%。在全國,涌現出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化工園區和生產企業。2011-2014年,全行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0%,重點耗能產品單位能耗目標全部完成。
“目前綠色化工新技術的相關研究和產業化正處于快速上升通道。”劉細文說。
劉中民院士的經歷也是對上述結論的一個佐證。“中國煤化工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仍處于技術快速發展期。目前絕大部分煤化工新技術的產業化都是從中國開始。”
未來的化工產業將從哪幾個方向朝“綠色”升級呢?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的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綠色化工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是三個。一是重點對現有化工技術進行綠色化改造,通過環保、綠色化學工藝過程的開發,實現化工生產從原料到產品整個過程的綠色化;二是強化生物技術的應用,生物技術將成為化工產物合成的主導技術,它比傳統的物理化學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選擇性高、二次污染少等優勢;三是大力推廣微化工技術,微化學工程與技術是21世紀化學工程領域的共性基礎與關鍵攻關技術,將為傳統化學工業帶來重大影響——它將增強化工過程安全性,促進過程強化和化工系統小型化,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節能降耗之目的。